荒原狼

 

我很少描写颓废黑暗的情绪,因此很多人都觉得我是个阳光灿烂的人。事实上月有阴晴圆缺,这世上也没有人可以永远灿烂。我想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只荒原狼,在无边的精神荒原中踽踽独行,迎风长啸。每当它在任何不经意的时刻出现,如闪电划破晴空,我们就会陷入痛苦与思考,觉得心灵无所依托,并且开始质疑人生的意义。

 

忘了是几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德国作家黑塞的《荒原狼》,读后一夜无眠。人性和精神的宏大主题在幼小心灵中激起的回响是致命的。此后许多年过去,世界变化与人事惊险皆不能使我惊,只是每当想起这本书,想到自己心中的荒原狼,便惊觉人这一生终是无法真正安心立命。而心中的这只狼,也终是渐渐地长大了。

 

上个月在国内,书店里林林总总风光无限,我偏是一眼又看见了那本《荒原狼》,重新印刷的白色封面,摆得端端正正。我不由自主地又走过去拿起来翻看,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说:“你何苦要这样反复折磨自己”,可是鬼使神差的,我竟劝阻不了自己,径自拿上一本直接去收款台付钱了。可见心里终究还是解不开。

 

“从前有个人名叫哈里,又称荒原狼。他用两条腿行走,穿着衣服,是个人,可是实际上他又是一只荒原狼。智力发达的人能学会的东西他学到了不少,他是个相当聪明的人。但是有一点他不曾学会:对自己、对生活感到满足。他可没有这种本事,他是个从不满足的人。这也许是因为他在内心深处随时随刻都知道(或以为知道)他根本不是人,而是从荒原来的一只狼。”

 

这是一部充满幻想的超现实主义小说。书中的主人公哈里自称“荒原狼”,是一战后欧洲的一位中年知识分子,他是饱学之士,内心丰富敏感。他富有正义感,充满人道主义思想。年轻时曾想有所作为,做一番高尚而有永恒价值的事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理想破灭了。哈里看出德国受到军事与工业势力的影响与控制,正一步步的迈向战争。他反对互相残杀的战争,反对狭隘的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却招来一片诽谤与谩骂,他到处看到庸俗鄙陋之辈,追名逐利之徒,各党各派为私利而倾轧。他深感时代与世界、金钱与权力总是属于平庸而渺小的人,真正的人却一无所有。社会上道德沦丧、文化堕落,什么东西都发出一股腐朽的臭味。荒原狼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在他看来,周围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一场猴戏。他感到非常痛苦孤独,烦躁不安,无家可归。

 

令这种痛苦进一步升级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更在于他内心的矛盾:哈里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巨大的分裂和痛苦之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他身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在斗争着:狼性和人性。他既有人性,又有兽性,既有高尚光明的一面,又有庸俗阴暗的一面,他憎恨小市民,又习惯于小市民的生活;他憎恨秩序,又摆脱不了秩序。书中那篇哈里偶然间读到的手稿《论荒原狼》中这样写道:

 

“他有意识地蔑视资产者,因为自己不是资产者而感到骄傲。然而在某些方面,他的生活完全像个资产者,他在银行里有存款,他资助贫穷的亲戚。。。他放肆浪荡,觉得自己不是普通人,而是个怪人或天才,对此他也颇为得意。但另一方面,他从来不曾在市民精神已经消失的地方居住生活过。。。他的知识和行为也分为两半,其中一半所认可和肯定的始终是另一半所反对和否定的。他是在一个有教养的有产者家庭中长大的,那里有固定的形式和道德风尚,所以他的一部分灵魂始终不能摆脱这个世界的秩序,虽然他个性化的程度早已超越了普通市民许可的尺度,但他早已不受普通市民的理想和信仰的内容所约束。”

 

“在他身上既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把他推向圣贤,又有促使他堕落的强烈本能。然而,由于某种弱点或惯性,他不能腾起身来进入完全自由混沌的太空,他仍然为市民阶层,这个生育他的,吸引力强大的星球所羁绊。这就是他在宇宙这个空间中的地位,他所受到的制约。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大部分艺术家都属于这种类型。他们中只有那些最强的人才突破市民阶层这个地球的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其他人或垂头丧气,或屈从妥协,他们一方面蔑视市民阶层,另一方面又是市民阶层的一员。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最终不得不肯定市民阶层,从而美化了它,给了它力量。。。”

 

一方面他是受良好教育的知识份子,另一方面他又是冲动孤僻的荒原狼。哈里身上的人性和狼性互不协调。当人性沉睡而狼性苏醒的时候,他走向堕落;而当人性苏醒而狼性沉睡的时候,他又会对自己的堕落和罪恶充满厌恶。正是人性和狼性的严重敌对,使哈里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和自杀倾向。

 

每当我看到这些赤裸裸的句子,心头就像被人狠狠打了一拳似的闷痛不已。我们生活的世界早已不是哈里所感知的那个世界,可是这一切又如此熟悉,仿佛人类超越时间界限的永恒的精神悲剧。在这技术与金钱的时代,战争与贪欲的时代,物质利益被最大化,道德沦丧,精神缺失。传统文化和人道思想渐渐不受重视。这听起来愤世嫉俗的话语,却正是残酷的现实。我害怕这本书却又欲罢不能地反复阅读,是因为在《荒原狼》的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和主人公哈里一样,我厌恶人世间的虚荣,做作,争名逐利以及自私浅薄,但与此同时我又发现,自己的这种厌恶感更多的是指向我自己。我不愿同流合污,可也同样抵挡不了物质享乐的诱惑,更看不到改造社会的出路。我身上同样有这样截然相反的狼性和人性,有时它们可以和平相处,而更多的时候,它们互相争斗以至血肉模糊。每当此时我便开始怀疑人生,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人性的分裂和痛苦。

 

“不知这一切的意义何在,却只能如此地走下去。”这是我们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劫数。

 

那么解药何在?拯救之路何在?哈里在认识了赫尔米娜和帕勃罗后,在小说最后的魔剧院中剖析了自己的灵魂,看见自己分裂为无数个自我。这说明哈里将人的本性简单地看成狼性和人性的二元对立其实是无比愚蠢的想法。浮士德说“啊,在我的胸膛里有两个灵魂并存!”,他以为一个胸膛容不下两个灵魂,事实上正好相反,两个灵魂真是太少了。人的本质极其复杂,不是由两种而是由上百种、上千种本质构成,不是在两极――欲望和精神,或者圣人和浪子――之间摇摆,而是在无数对极性之间摇摆。不止是人,就连狼也不是简单的原本之物,狼也有两个以上的灵魂,狼也在受苦。因此在人性和狼性之间选择其一――试图以人性压制狼性,或是以狼性压制人性――也同样是不智的做法。人类走的是一条充满痛苦的无望歧途,根本就没有什么回头路。“既不能回到豺狼,也不能回到儿童”。我们只能一直一直地走下去,不断向前,通向罪恶,引导我们修身。

 

哈里在魔剧院中经过灵魂的洗礼后,决心把邪恶忍受到底,再次游历自己的内心地狱,净化自己的灵魂,以求得心灵的和谐和良心的安宁。反复体会生存的痛苦,以笑和幽默来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荒诞,这是哈里对自己内心的最终解救之道。他说:“我总有一天会更好地学会玩这人生游戏。我总有一天会学会笑。帕勃罗在等着我,莫扎特在等着我。”

 

哈里所说的“莫扎特”在整本书中反复出现。作者黑塞曾经说过,荒原狼的故事写的虽然是疾病和危机,但是它描写的并不是毁灭,不是通向死亡的危机,恰恰相反,它描写的是治疗。而这治疗的药方就是“莫扎特”和“不朽者”这样象征着具有永恒价值的,美好的,人性的,神圣的,高尚的精神。

 

只是,永恒的精神信仰和对人性的执着追求只是黑塞开给单个人的治疗药方,最好的结果也只不过是使人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它不会引导人们去亲历亲为地改变现实,因此对整个现实社会来说几乎毫无作用。污浊仍然存在,矛盾无法消除。

 

《荒原狼》是本好书,然而读《荒原狼》却是件容易令人纠结的事情,因此我绝不向不喜欢自虐的人推荐。这么多年下来,我自己倒是已经有了一套治标不治本的化解之道。不同于黑塞的莫扎特,我的药方却是我们中国的《庄子》。每当看看“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样的句子,又或者是“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想到人与万物历然都在,卑微的我也就暂时得到了解脱。 

 

 


 

 

 

 

 

 

 

 

这个周末去了Kew Garden看Henry Moore的雕塑展。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