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m里和我关系最好的同事是一个名叫阿比的印度男生。我们俩差不多时间来到这个team,几乎每天都一起吃午饭。两个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人之所以能成为好朋友,主要就是因为那个最大的共同点――都不热爱本职工作而且喜欢成天胡思乱想。我早就说过,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样,我最最害怕的就是那种十分有“进取心”的男生,比较喜欢那种胸无大志,内心清醒但还保留一份天真的人。阿比就绝对属于这种人。Team里的其他人大多野心勃勃且很有生意头脑,开口闭口就是市场,大单,分红,走势。。。,只有我和阿比非常没出息地整天讨论最近看过的小说和电影。
其实荣华富贵我们都爱,只是不想信伏于权力,金钱,虚假和低智。我最大的人生理想就是可以整天游山玩水,而阿比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个职业板球评论员。但是基于种种原因,这些梦想暂时都不可能实现,我们俩也就只能在午餐时间互相发发牢骚,再憧憬一下我作为旅行家,他作为板球评论员的美好未来。
我和阿比的午餐话题是天南地北包罗万象的。有一天我对他说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强迫症,比如我的强迫症包括走方格地的时候一定要踩线,切西红柿的时候一定要切成非常平均的两半,看到老式风扇的时候总有想把手指伸进去的冲动,看见有人穿了新鞋却不撕贴在鞋底的标签的时候会有非常强烈的想帮他们撕掉的欲望。。。。阿比认真地听了一阵以后说,他除了走方格地的时候一定要走在格子里面这一点之外,没有其它的强迫症,所以他是正常人而我不是。我立刻指出他在说谎。我早就注意到了,他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坐圆桌,除非万不得已,他是绝对不会坐在方桌或是长桌吃饭的。还有他每隔几分钟就会神经质地检查邮件的垃圾箱,看看自己有没有删掉有用的邮件。。。阿比吃惊地说:“真的!我自己都没有发现!”我就很得意。
我们说“是”的时候一般都是上下点头,印度人说“是”却是左右摇头。我把这个发现告诉阿比的时候,他马上否认说:“不可能!”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在他又一边说“yes”一边摇头的时候猛地冲过去抓住他,他这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阿比对自己的形象并不十分在意,他的上班装束一年到头也就只有三件衬衫两套西服,顶多冬天的时候在外面加一件大衣。有一次同事们在一起聊天时说起衬衫的话题,有个一向很时髦的男同事说:“去年有个服装指导来公司开过一个关于上班如何着装的讲座,她说男生最好不要穿胸前有口袋的衬衫,而且应该用袖扣而不是系纽扣。要不然就太落伍太土了。。”,大家马上下意识地互相打量。当时在座的所有男生中,只有阿比的衬衫是既有口袋又无袖扣的。那个说话的男生也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阿比却丝毫不以为意,转过头来对我微微一笑,笑容里有一丝调皮也有一丝不屑。之后他也依然故我,三件衬衫轮换着穿,坦坦荡荡正正堂堂。我心下佩服。后来一次吃饭时聊到这件事,他也是笑一笑说:“用衣着来评价一个人,幼不幼稚?”
伦敦的地铁和火车都常常有delay,这些我倒是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对于英国人的逆来顺受还是十分不解。每当宣布列车要delay的时候,人群中连微弱的抗议声都听不到,大家仍是那样斯斯文文,彬彬有礼地站着,耐心地等待。我和阿比讨论这件事的时候说:“如果是在中国,大家早就该吵翻天了。英国这么多delay,就是被这帮所谓的英国绅士给惯出来的。”阿比说:“你知道,如果是在印度,我们会烧火车。”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火车?”“烧。我们会烧火车。”他还是那样微微笑着说。
我们常常讨论中国和印度的方方面面。有一次讲到交警,我说小时候在南昌,骑车带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警察因此出了怪招,每抓到一个骑车带人的,就罚他们在交通灯前站着,让他们来抓下一个违章者,抓到了才准走。阿比说:“这算什么,我们有一次在印度开车违章被抓到,警察也不开罚单,只管问我们要钱,我们都说没钱,你猜那警察说什么?他说:‘那就把备胎给我吧。’”我惊讶地问:“然后呢?你们就真给了?”“那还能怎么办?只能给他了啊。虽然我也不知道他拿着个备胎怎么上班。。。”阿比慢悠悠地说。
也许就是因为阿比,我才对印度发生了那么浓厚的兴趣。圣诞节我就要去印度旅行了,除了希望看到那些华丽的寺庙和满街跑的牛之外,也想看看烧火车的印度人和拿着备胎执勤的警察叔叔。
最近和朋友吃饭,不知怎的聊到童年的偶像。我立刻兴奋地告诉他们,我小时候暗恋过很多虚幻的人物,名单列出来有长长一串,包括一休哥,黑猫警长,哪吒,葫芦娃里的老六老七,阿童木,沉香,小龙人。。。甚至还有初中英语课本里的那个Li Lei。大家都一致认为暗恋一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的确又聪明又可爱。可是其他的就太不靠谱了,尤其是那个Li Lei。我真是很惊讶,难道没有人也暗恋过Li Lei吗?就因为这个,我初中时一直很不待见那个Han Meimei(也是英语课本里的人物),因为我总觉得她和Li Lei有一腿。
阿玛大叔说其实我们童年看的故事很多都挺暴力挺残忍的,比如黑猫警长和哪吒。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还真的是。好像哪吒的剔骨还父削肉还母,小时候看不觉得怎样,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是回归其独立的精神存在,却也令人浑身寒意森森。
然而小孩子只觉得日月丽于天,江河丽于地,世上的一切无有不好。童年时第一次看《宝莲灯》的故事只觉大好。华山圣母爱上凡人,生下个孩子名唤沉香。哥哥二郎神恼怒她与凡人成亲,把她打入孤洞受苦。沉香稍长后得知此事,不管天条,不畏玉帝和二郎神,就打开封条救出母亲。小时候看来只觉痛快,对沉香钦羡非常。长大后重看也仍觉得好,却是有另一种英气逼人。还是胡兰成先生说得真切,西洋人只有地母无尽无夜手执火把,天涯海角寻女儿的神话,而没有孝子万里寻亲记。世界上唯有中国,儿女与父母亦是平人。苏轼《梅花诗》里说“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沉香救母的故事即是这样的妙意有在而不可细说。
我又跑题了,又胡说八道了。。。人生水远山长,我只是想缅怀一下我那无限美好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