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就在上个星期的时候,我还天真地以为英国的春天已经来了。谁知近一个星期以来,当真是夜夜北风紧,寒气断人肠。在那些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听着外面嘶吼的狂风,别说欲望了,简直让人觉得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记得是加菲猫还是什么的曾经说过: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猪肉卷是永恒的。我想,如果加菲猫也住在伦敦的话,它一定会说: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冬天是永恒的。
一般来说,天气一恶劣,我的话痨症状就开始恶化。
回顾过去的这个星期,工作居然反常的不太忙,然而同事个个都好像十大杰出青年的样子,因此我也只好在办公室装模作样地正襟危坐到很晚。在一潭死水般的生活里,唯一不同的就是我终于加入了公司的健身房。一个冬天囤积了太多脂肪,我终于对自己的体型忍无可忍了。为了夏天回国时不被人歧视,我决定要坚持在跑步机上跑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不过在健身房里常能看到平日里西服革履的同事卖弄自己硕大胸肌的样子,相当不堪入目。
由于我的护照马上过期,我还抽空去了中国大使馆换护照。以前常常听说那里的工作人员态度极其恶劣,这次终于见识了一回。夹在一个暴长无比的队伍里排了半天,终于轮到我了。我十分谦卑地把申请表和照片递给窗口里面那个牙齿脸色都发黄的中年妇女,谁知那女人只看了一眼,就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天上”。“天”字她发的是第三声,语调很奇怪,像是某种方言。
天上?我彻底晕了,只好抬头看天。可是上面除了脏兮兮的天花板以外什么也没有。我只好再次十分谦卑地向她请示,那女人再次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还是那两个字:天上!
我只好再次抬头看天。。。半分钟后还是什么也没看到。我向身后排队的人求助,大家也是一副大惑不解的样子。这时那女人已经对我不屑到极点,从牙缝里发出“啧啧”之声,之后就完全忽略我,开始招呼下一个排队的人。
僵持两分钟后我忽然灵光一闪恍然大悟,我靠,原来她说的是“贴上”,就是让我把照片贴在申请表上!我还傻B地抬头看了这么久的天。。。
苍天在上,只会说方言的人居然能在大使馆工作???
我向她投以鄙视的目光,她也以更鄙视的目光回敬我。之后我问她什么问题她都拒绝回答。我觉得,曹雪芹他老人家说得太对了,珍珠变成鱼眼睛后,可不就是这个德行。
其实也还是有好玩的事情。除了办公室里一台打印机莫名其妙地冒出浓烟被我们用灭火器狂喷这件事之外,我还被老板要求帮他用中文写几句骂人的话,他要把这些骂人话发给某个令他抓狂的华人同事。还有还有,星期六下午我从图书馆出来,步行去Covent Garden剪头发,一路上天色昏暗风又大,行人寥寥无几。可是我好像和一个英国男人一直同路,因为不论是穿大街还是走小巷,我都一直走在他后面。那男人大概以为我在跟踪他,似乎非常紧张,隔不多久就回头惊恐地看我一眼。太好笑了,我居然能让一个大男人害怕。。。后来他实在紧张得受不了了,就忽然拐进一个小巷发足狂奔,留下我在原地目瞪口呆。。。
类似的事以前也发生过一次,就是电影“Kill Bill”上映的时候我去看,终场时去厕所,里面一位英国大妈一看见我就大声尖叫然后夺门而逃。我呆站着想了很久,才发现我那天的发型和打扮和电影里那个挥舞双节鞭杀人不眨眼的日本女生很像,难怪那位大妈如此害怕。
此外比较牛B的就是我说的一句话被同事们列为本年度十大警句之一。那天我们在酒吧喝酒,聊起fashion和style的话题。大家问我最喜欢哪个名人的style,我说当然是Kate Moss。他们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她的着装和神情在fuxk off和fuxk me之间找到了一个perfect的balance。。。众人大乐,掌声爆笑一片。
呃,我们还是说说稍微严肃一点的话题吧。最近我把老爸老妈上次带来的书基本看完了。最喜欢的还是《追风筝的人》和《第九个寡妇》。《追风筝的人》上次说过了,《第九个寡妇》名字相当恶俗,其实真是一本视野宽广独树一帜的好书。
近些年来,我越来越厌恶那些装模作样的小资情调或是莫名其妙的颓废情绪。漂亮飘忽的文字掩饰不了苍白空洞的灵魂,一个真正的好作家是绝对不屑于乱撒狗血或是滥抒情的。《第九个寡妇》是真正贴近宽广大地的,它的历史跨度非常大,里面的人物和语言都是活的。正如陈思和先生评论的那样,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的脑海中想到的也是鲁迅先生的那两句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历史一页页翻过,各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抗日,土改,文革,每个时期的人民大众都有被强加或是潜移默化而接受的历史观和对错标准。人们被煽动,被要求表态,自己选择或是被人强行放在“进步”和“倒退”,“革命”和“反动”的这一边或者那一边。然而历史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很多东西颠覆了又被颠覆,打倒了扶起来,然后被再次打倒。置身其中的人们是混沌的,在历史和人生的大舞台上,作戏的和唱戏的都成了虚无党。然而作者严歌苓借了小说主角王葡萄的眼睛,对历史轨迹的演变做了重新的追问和审视。因此这本书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女人的哲学和历史观。在她看来,无论是多么澎湃的历史浪潮,也总有归复平静的那一天。什么事情都是会过去的,“躲躲就过去了”。而那些天伦的,以及基本的善恶标准这样的东西却是不变的。历史政治如何变迁,在她看来全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只是她觉得重要的东西。诚然,王葡萄的视角是贴近土地的,从她的眼睛看世界,是由下自上看,很多时候是认不清被看世界的真相的。然而这种真正源于大地发自民间的视角和立场,反而却是一种真正慈悲宽厚的生命能量,也是一种真正处变不惊的人生哲学。
电影方面,《Little Miss Sunshine》(《阳光小美女》)是我近来看过的最好的电影。光听名字我还以为是某个肤浅的美国喜剧,谁知它竟是一部十分具有批判气质的影片。整部电影低成本小制作,从演员到剧情都毫无噱头,甚至连拍摄本身都是客观的写实手法。然而往往就是这样的独立制作电影,才能避开主流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去碰触社会中那些更加现实也更加尖锐的问题。故事是再简单不过的,普通的美国家庭,濒临破碎,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问题:爸爸处于事业低谷,得不到重视却到处兜售他的“成功九步法”; 妈妈对家庭生活失望,心灰意冷时时抱怨;爷爷沉溺于往事还居然吸毒;舅舅身为著名的普鲁斯特研究专家,却爱上变心的男学生而自杀未遂;儿子是狂热的尼采迷,发誓考不上飞行员学校就不开口说话;小女儿貌不惊人,挺着个小肚腩却成日做着选美梦。。。而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家庭,却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要全家出动,开着一辆破烂的黄色面包车,送小女儿参加“阳光小美女”的选美活动。故事便在高速公路上开始了。
我热爱几乎所有的公路电影。这样的电影总令我回忆起大学时代在学生活动中心的小放映厅里第一次看到《遇见1969年的女神》的情景。。。公路片有一种奇异的超现实力量,因为它所提供的特殊环境,往往能够让人暂时脱离现实的压力,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问题。《阳光小美女》是一部令人心生绝望的公路电影,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是失败者,不是那种大起大落的失败,而是平静地与失败融为一体。我曾经以为小女孩最终会胜出比赛以成全这被阴影笼罩的家庭的梦想。然而编剧并不如我般蹩脚,他没有选择印度电影式的结尾,而是让全家人在那个装模作样的,充斥了小大人似的芭比女孩的舞台上,在坐在台下的道貌岸然的伪中产阶级观众面前,表演了一场恶俗且难看的舞蹈。从开始一直到最后,所有的人都是失败者,没有成功。没有希望,只有绝望。随着这个家庭中那些曾经有过的希望一丝丝破灭,坐在屏幕前的我渐渐觉得,这不是电影,这是生活。
碧空如洗,黄色的面包车在灿烂阳光下的高速公路驰骋,这明媚的画面与灰色的现实构成强烈的对比,直指人心。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黑色喜剧,看的过程中让人一次次有压抑与掉泪的冲动,它不但把电影中的人物,也把观众内心中最软弱也最不愿意面对的那部分挖掘出来,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当十五岁的儿子Dwayne在公路旅行的过程中偶然得知自己是色盲,而色盲患者是不能当飞行员的。。。他跌跌撞撞地从车里冲出来,冲下路边的山坡,坚守了那么久的哑誓如今破灭,他嘶哑着喉咙发出了几乎泣血的那一声“Fuxk“--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的心中感受到与他同样深刻的绝望。
这样一部描写脆弱与绝望的电影,在散场时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也许是在失望与绝望之间,那曾经出现的一缕令人感动的希望;也许是那超脱世俗眼光的,一点点不循规蹈矩的勇敢;于我个人而言,最令我“心有戚戚焉”的,则是舅舅Frank与儿子Dwayne的一番对话。
Dwayne说:有时候,我真想一觉睡到18岁。跳过所有的那些crap--高中,还有其它所有的--直接跳过它们。
Frank说:你知道普鲁斯特吧?法国作家,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工作。同性恋者。花了二十年时间写了一本没人看的书。然而他可能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无论如何,当他走到生命的尽头回头看的时候,他发现那些令他痛苦的日子,其实也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日子。正因为有过那些时光,才使他成为如今的他。那些年里他快乐吗?当然不是。全都浪费了。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所以,如果你一觉睡到18岁,想一想你将错过多少宝贵的痛苦时光。高中--没有什么比高中更能令你痛苦了。
Dwayne说:你知道--让那些该死的选美比赛见鬼去吧。生命可不就是一场接一场的选美比赛。高中,大学,工作?让它们统统见鬼去吧!让那该死的飞行员学校也见鬼去吧!如果我想飞,我会想办法去飞。You do what you love, and fuxk the rest.
某个想飞也不知道如何去飞的星期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