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约旦(以色列篇待续。。。)

 

 

从中东回来已经差不多两个星期了,工作忙得死去活来,连照片都没时间上传,更别提更新博客了。我那些毫无人性的同事们纷纷冷笑着说:“看,这就是对你抛下工作跑去度假的惩罚!”而我被围困在成堆的工作当中,无力反驳,只能默默地向他们比出中指。如果连假期都不让拥有,这么辛苦地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啊?在这个寒冷得离奇的十月,深更半夜还坐在办公桌前敲打键盘的我,真的忍不住开始想念约旦沙漠里毒辣的日光和满嘴臭气的骆驼。

 

 

 

人似乎总是这样。实际经历过的林林总总,回忆起来却总是只将最美好的一刻定格。约旦之行非常有趣,肉体上却不乏痛苦:Wadi rumPetra两处地方都是造物的奇迹,奇山怪石,红沙遍野,可是天气又干又热,几天下来皱纹都多出几条,鞋子里更是永远灌满了沙;夜宿帐篷不能洗澡,身上的汗水、沙子和防晒霜早已混作一团泥浆,第二天起来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再涂一层防晒霜,自觉与济公和尚已成同道中人矣;虽然只骑了两个小时的骆驼,可是“后患无穷”――这庞然大物时不时一溜小跑,颠得我魂飞魄散(为什么以前骑过的骆驼全都不怎么跑的?)。下了骆驼以后,三个人浑身酸痛无比,简直像被毒打过一顿。。。想起之前在帐篷晚饭时遇见的比利时夫妇,准备在沙漠里骑上整整三天的骆驼,当真匪夷所思;在Petra三进古城,在烈日下暴走,汗流浃背地登山,我的整个背脊晒得像被煎过的牛排一般。。。

 

可是约旦之行又如此令人难忘。与以前去过的埃及和印度不同,此地民风淳朴,压榨游客强买强卖的事情相对少见,虽然生活并不富裕,可是人们过得自在而有尊严。像wadi rum这样遍布山峦峡谷的奇特沙漠,虽然“有大美而不言”,“有成理而不说”,但其实真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然而这里的人们却乐天安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庄子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在我看来,沙漠中的贝都因人正是深谙自然之奥秘,也不辜负自然的“圣人”呢。

 

我们在wadi rum的向导兼司机是个名叫“叔叔”(shushu)的小个子阿拉伯人。我们在沙漠里被高温烈日所苦时,叔叔却懂得按照太阳位置的转移而巧妙地改变衣装,时而一身短打时而一袭白袍,头上的阿拉伯方巾又创造了小小的荫凉空间,看起来比那些打着遮阳伞的中国游客惬意一百倍。午饭时分他领我们到一处平坦的大石席地而坐,虽然吃的只是大饼和罐头,叔叔却像变魔术般在一旁开始生火煮茶,看起来像是即使被扔去世界尽头也能存活下来的样子。。。饭后我们躺下来打算小寐一会儿,结果被苍蝇军团包围着无法入睡。奇怪的是连苍蝇也欺生,只是一味骚扰我们,却完全不去打扰就睡在不远处的叔叔。

 

叔叔的烹饪手艺也是一绝。直到现在我们还常常回味他在沙漠里为我们准备的晚餐。一个巨大的圆盘端上来,蒙在上面的锡纸一掀开,是热气腾腾的鸡肉、米饭和各种蔬菜,色香味俱全,堪称我们在约旦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餐。他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

 

《马太福音》里有这样的句子,大意是说“你看这野地里的百合花,它不耕也不种,可是在所罗门王所繁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及这花一朵呢”。我看到叔叔和他的族人,倒真像是那野地里谦卑的百合花。

 

之前看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深深为之震动。劳伦斯带领贝都因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基地便设在此地,因此电影也在这里拍摄。来到之前总有诸多浪漫幻想――以一人之力改写历史的孤胆英雄,侠气干云,传奇一世。亲身抵达后,想法却完全被颠覆――什么杀戮,什么反抗,什么改朝换代,什么英雄盖世。。。眼前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沙漠的人们似乎与历史并无关系,对历史也毫无负担,只是平静地倚靠着自然,从容地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今古相同,不辨彼此。这竟是另一种惊心动魄。

 

 

 

在约旦还见到了久违的星夜。以前也不是没住过帐篷,可是这一次印象特别深刻。也许是因为四周完全没有灯光的缘故吧,我们在黑夜中交谈,看不清对方的表情,似乎连话语都变得神圣起来。头顶上是密密麻麻的星星,即便是在西藏时也没有看见过如此清晰的银河系。我也从来想象不到,沙漠中的黑夜竟然是那么柔和、包容、无边无际,甚至有一种《沉睡的吉普赛人》中呈现的天真无邪的感觉。两位男士仰卧在帐篷外的地上,以一种小男孩打游戏机的狂热劲头不停地拍着星星,我则躺在帐篷内肮脏无比的坐垫上,在他们不时发出的轻声交谈中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我又在两位男士此起彼落的呼噜声中醒来。刚走出帐篷,一个看起来担任了整夜“放哨”工作的阿拉伯人立刻警醒地从地上跳起来。他揉揉惺忪的睡眼,发现并不是野兽入侵,便又倒下去继续睡觉。我在附近走了一圈,前面是旭日初升,染红了整片山顶,沙漠也呈现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奇异光彩。几只骆驼也在不远处熟睡,时不时发出低沉的咳嗽声。

 

咳嗽声?我突然打了个激灵。我是不是疯了?骆驼也会咳嗽吗?

 

我驻足,仔细聆听。没听错,真的是咳嗽声。和QQ登陆时的那种诡异的咳嗽声殊无二致。

 

被强大的好奇心所驱使,我忍不住蹑手蹑脚地慢慢走近那群骆驼。它们也很警觉,为首的那只已经惊醒了,正目光炯炯地望着我。我仔细研究着它的嘴和脖子,像人一样的咳嗽声到底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呢?

 

正当我步步逼近之时,骆驼群中忽然站起来一个人!

 

我惊得立刻后退几步。

 

眼前是个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的阿拉伯人。他一边惊讶地看着我,一边忍不住又咳嗽了几声。。。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照片狂人”来说,数码相机可能是旅行时最重要的行李。然而最近我却发现了另一样“神物”――宝丽来相机。虽然既过时成本又高,可它起到的是另一种作用――一种不自私的作用。

 

每到一处旅行,看到充满异国风情的当地居民,我们这些可恶的游客总是忍不住拿着长枪短炮狂按快门。被拍者或者大方地欣然接受,或者厌恶地转过身去。无论如何,这照片只是留给我们这些游客自己的回忆和享受。可是,如果用的是宝丽来相机,立拍立得的照片就变成了一件礼物,被拍者也可以拥有这样的回忆和享受。在我看来,这也许是旅途中拉近双方距离的最好方式。

 

比如出发前在叔叔家的院子里喝茶,他的孩子们纷纷跑出来好奇地打量我们。孩子们太可爱,我们忍不住拿起了相机。大概是这种典型的游客行径已经看到麻木,叔叔在一边冷眼旁观,只是淡漠地提醒一声:“别把我老婆拍进去。”可是当我们一拿出宝丽来,叔叔的表情立刻变得柔和,眼睛亮得像天上的星星。他开始走来走去,抱孩子,摆pose,不时提出种种要求:“来,给我和最小的这个拍一张!”,“再给我和儿子来一张”,“再来一张。。。”,最后他索性接过宝丽来,自己跑去屋里给老婆孩子们拍照。。。虽然消耗了很多底片,我们大家却都很高兴。

 

在之后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旅中,宝丽来也是一样的人见人爱。尤其是在巴勒斯坦难民营,一群十几岁的少男几乎是争先恐后地与我合影留念,老傅我即便是在少女时期也从来没有这么受欢迎过,实在是受宠若惊。

 

唯一的例外发生在约旦的Petra古城。

 

当时我们被晒得晕头转向,沿着一条小路走下山来,忽然看见一个残破的已经没有水的狮子石雕喷泉。旁边立了一块牌子,我大声念了出来:“Lion fountain!”

 

Lion!”旁边立刻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音量之大,吓了我一跳。

 

走下几级台阶,我看见了她――一位披着黑色头巾的当地老太。牙齿缺了好多颗,脸上纵横沟壑,看起来至少有八十岁了。

 

老太太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手上是一叠明信片,她瘪着嘴一直在笑:“1 dinar!”(dinar是约旦货币)

 

我们出门旅行从来都不爱买纪念品,我只好抱歉地对她笑着摆摆手。

 

她却又跟了上来,还是那样卑微地笑着,指指喷泉,又指指明信片:“Lion1 dinar!”这大概是她唯一会说的英文单词。

 

在这样的老太太面前,什么样的铁石心肠也不可能不软化。我接过明信片,对铭基同学说:“给她2 dinar吧。”

 

她拿着多给她的钱,有点不知所措。想再给我一叠明信片,我又把她的手推回去。这么热的天,这么大年纪,她一天也不见得能做成一单生意。。。

 

老太太越发地坐立不安了。忽然她伸手紧紧揽住我的肩,吓了我一跳。她打着手势,示意铭基同学给我们拍合影。我有点心酸――看来她知道游客的猎奇心理,想用合照来弥补一点多拿了钱的愧疚感。

 

我让铭基用宝丽来给我们拍照,打算把照片送给她。老太太看样子一生也没拍过几次照呢。。。

 

照片一点点清晰起来。我拉着她的手,指着照片让她看。她的反应却很平静,目光也十分呆滞,完全没有其他人看到宝丽来照片的那种欣喜。

 

我以为她看不清,又再把照片往她眼前凑。

 

她忽然用力握紧我的手,指指自己的眼睛,又指指天,口里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我完全听不懂,只听到“安拉”两个字。

 

铭基和Alex却比我先明白过来:“她看不见。”

 

我呆若木鸡。看不见?

 

老太太用袖子擦擦眼睛,再指指天,叹一口气,又做了几个手势。肢体语言是世界共通的语言,这几个手势的意思我看得分明――既然失明是安拉的旨意,只能默默接受,默默活下去罢了。

 

她把照片还给了我。

 

这是唯一一张没有送出去的宝丽来照片。

 

 

 

到达Aqaba的第一天晚上,酒店的大堂里,我见到了签签。

 

她站起来朝我微笑。东方面孔,可是包着头巾,一身黑色长袍。我和铭基对视一眼:“穆斯林?”

 

签签后来也问过我,为什么敢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见面。我其实也答不上来。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我相信我的直觉,相信她在邮件和电话中透露出来的热情和友善。

 

签签是我博客的读者。在她发邮件给我以前,我从来也没有想到,居然有一天可以在遥远的阿拉伯国度和自己的读者见面。这是网络带给我们的神奇的缘分。

 

更没想到的是,签签竟然带我们回家吃饭。她的房东是阿拉伯人,因此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来到阿拉伯人的家。宽敞无比,堪称富丽堂皇。家是阿拉伯人最私密的地方,一般不会轻易让外人进来。我想她和她的房东关系一定很好。房东的女儿刚大学毕业不久,长得挺美,性格也活泼,和我们用英语聊天,态度落落大方。言辞间对约旦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形势都颇多不满,很有意思的小姑娘。

 

进门不久,签签就把头巾和长袍除下,回复本来面目,原来她并不是穆斯林。她解释说因为常住约旦,为了省却麻烦,也为了安全起见(中国妓女“出口”约旦者甚众,很容易就会被误认为她们当中的一员,遭人轻薄),着装和当地人一致才是万全之策。我深以为是。

 

为了让我们尝到正宗的阿拉伯菜,房东太太亲自下厨,用羊肉、米饭和乳酪汤招待我们。满满一大盘,非常好吃,只是真的太多了,撑破肚子也吃不下。据说这是阿拉伯人招待客人的最高规格,真让我们有点不好意思,觉得太打扰了。

 

签签一直在忙着张罗饭菜,直到吃饭时大家才有机会细聊。原来签签和先生一起在Aqaba开店卖中国商品,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一住就是几年,阿拉伯语也已经说得相当流利。开店早出晚归非常辛苦,我们告别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签签的先生却还在外面看店。我总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在如今的中国年轻人中非常罕见的特质,敢于冒险,不怕吃苦,勤劳肯干,总令我想起当年那些只身闯南洋的闽粤前辈们。

 

和签签聊天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虽然是初次见面,奇怪的是互相也并不觉得生分。她绘声绘色地讲述约旦生活中的各种奇闻轶事,以及阿拉伯人保守外表下那火热甚至“狂野”的内心。很多事真是闻所未闻,令我们惊讶得合不拢嘴。你能想象包得严严实实的阿拉伯女孩也会“咸猪手”吃中国男生的豆腐吗?你大概也无法想象,在honor killing(名誉杀害)屡见不鲜的国度,很多女生对待性的态度是那么随便,以至于婚前修复处女膜的手术已成家常便饭(一般由男友付手术费用)。。。阿拉伯女生的热情后来真的得到了验证,房东的女儿之后不久便托签签向Alex同学索要联络方式。。。

 

签签身上有种旺盛坚韧的生命力令我震撼感动。看起来这么斯文清秀的女生,比我年纪还要小,飘扬过海,背井离乡,在异国的土地上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打拼。这是另一种值得尊敬的海外华人形象,和我们这些在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工作的中国人又有所不同。不管是在英国还是美国,我见到过太多的同胞,包括我自己在内,养尊处优,却满腹牢骚,时时抱怨。对比签签,不得不感到惭愧。

 

不同于很多海外中国人和当地房东的冷漠甚至恶劣的关系,签签和房东一家的感情之好也超出想象――房东太太平日里甚至会做好饭菜特地送去签签的店里给她吃。我们离开的时候又是由房东女儿开车送我们回酒店。所以我总觉得签签也应该开个博客常常写点东西记录自己的异国生活,这样的见闻,这样的友谊,实在是人生的财富,不写下来留念真的有些可惜。

 

后来互通邮件时,签签总说觉得没有好好招待我们。中国人总是这么客气,其实你所给予我的,已经大大超越了我所应得的。和你的相识,也成为了我生命中的财富。像我们这样的“业余”旅人,之所以对旅行那么狂热,除去对广博天地的好奇心,诚实地说来,的确也有逃避现实的成分,想逃离我们来自的那个不那么可爱的世界。可是看到你,看到叔叔,看到狮子喷泉下的盲人老太,甚至看到其他和我们一样的旅人,我觉得自己多多少少适应了这个世界。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