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对号入座的感觉好啊。”一行五人终于在火车的“游客车厢”安顿下来后,我欣慰地对铭基说,“带着老人和小孩,实在没法想象到处去抢座位……”
斯里兰卡被诸多旅游杂志誉为“拥有世界最美火车线的国家”。自从没坐成“绿野仙踪”般的高山茶园火车,我一直对斯里兰卡的另一条经典线路——海上火车心心念念。一等座早就卖光了,二等三等又怕人多抢不到座位,幸好铭基不知怎么订到了一节所谓“游客车厢”的位置——对号入座,还有空调!
铭基却忽然露出心虚的表情。“我看过一个英国人的博客,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那个火车狂人……他说其实游客车厢一点也不好,比三等座还热,车窗都打不开,空调还不如外面的凉风给力呢……”他瞄一眼愕然的我,幽幽地补上一句,“而且……右边的位置才能看见好风景,但我错买成左边的了……”
火车狂人说的没错。车厢里每个人都在冒汗,每个人都找出了各种东西扇风。小毛衣在我腿上坐立不安,两个人贴在一起更觉得燥热难当。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节位于火车最尾端的车厢,发现它是额外加挂上去的。壁板上凿出了一个大洞,硬塞进了一台老式的窗式空调,此刻它正竭尽全力地吐出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的凉风。弥散在车厢中的热气给每个风尘仆仆的旅人都抹上了几许受苦受难的虔诚神色。
这是我坐过最慢的火车。斯里兰卡的铁路是英国殖民时代修建的,最初主要是为了运送茶叶。而当英国人离开之后,斯里兰卡政府几乎没有再铺设新铁轨,车速自然也快不起来。这也是我坐过最“吵”的火车——木质的车厢在不平的路基上颠簸晃动,就像暴风雨中的老旧木船,无时无刻不在吱吱扭扭地响。三不五时,它还会忽然发出轰然巨响,伴随着好像撞到了什么东西似的重重一震——“一定是撞到东西了!”我爸惊恐地说。但如此反复几次,他也开始见怪不怪,在哐啷啷的震动中淡定地看起iPad上的电影来。
热到快要崩溃的时候,我抱着毛衣去了车厢连接处的“凉台”。斯里兰卡的火车在行驶时,车厢门并不关闭,两节车厢的走廊在这里彼此连通,很是风凉。和以往一样,毛衣每到一个新环境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下地探索,可是她的双脚刚触到地面,立刻被那巨响和震动吓了一跳,一头扎进我怀里,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火车是个自成一格的小世界,永远自带怀旧感和浪漫气息。它也许是拥有最多粉丝的交通工具,每个人都把自己执迷的细节塞进这个小世界里。比如,在斯里兰卡,游客们最为痴迷的是“挂火车”——在哐当作响的火车上,一只手抓着门把,身子探出车厢外,任炎热的干风吹拂,心中满是不顾一切的狂野和自由。这当然算是危险行为,可每个人都知道,危险总是伴随着强烈的快感。
还有人告诉过我,他热爱火车,是因为你无法把火车据为己有。富豪可以买到私人用的飞机、轮船,但不大可能买到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生来就背负着要与他人一同搭乘的宿命。我想起自己以往的火车经历,常有与陌生人的交集可供回味。因为大家有缘同行一段路,火车上的谈话很容易形成一种坦诚的气氛。如果只有我和铭基二人,我想,我们此刻应该正身处二等或三等车厢吧,而当地人的热情友善肯定会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有更深刻的认知。想起搭乘火车游历印度的那些日子,想起对面铺位印度大叔的睡相,想起他们说起话来摇头晃脑的一本正经,想起飘散在车厢里的咖喱、薄饼和奶茶香气……历历在目又恍如隔世,心中泛起一丝不无愉悦的怅惘。
然而在这一刻,最令我享受的是孤独。火车所独有的那种人群之中的孤独。人生而孤独,但我们常常在日常琐碎中忘记了这件事。而呼啸前行的火车既像是我们那庸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将我们置于一个奇妙而陌生的空间,令我们得以短暂地抽离出来,放空,沉淀,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火车勾引出孤独,而孤独又增强了人的感知。那不是寂寞,而是全然的自由。
猎猎凉风抚平了焦躁的心,毛衣在我怀里安静地玩着小风扇。当妈以后我练就了一项新本领,能够随时随地抓住任何短暂的瞬间让自己放空,简直像是某种内功……而这一次,我发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那样漫长而令人陶醉的孤独了。车窗外闪过的是不停变换的南亚风景,而内心在回忆的私密世界里漫游,坐火车是游目骋怀的双重旅行,时间不可能比现在过得更慢了。
只有一个问题——她太重了。手臂的酸痛打断了我那美好的孤独感。我正靠在壁板上借力,忽然一个剧烈的颠簸,我下意识地使劲抓住身边的一条把手。
“别动那个!”一旁忽然传来铭基的惊呼,“那是空调管子!”
原来我差一点把那空调管子扯了下来……我羞愧地偷瞄一眼正站在车门边的列车乘务员,他向我投来一个“没事儿”的微笑——以我的理解,反正那空调已然形同虚设……
在这列火车上,没有什么开支是没被削减的。除了没有食物和饮料,他们还在座位、空调、窗帘和门帘上省了钱。可以想象,安全措施也被判定为毫无必要。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却并没有在乘务员的长相上省钱。我们的乘务员有着电影明星般的侧脸,头发和胡茬修剪得一丝不苟,而且深谙时髦之道——修身的白衬衫,西裤窄到不能更窄,裤脚完美地稍微遮盖到鞋面。即便是当我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中时,也不忘常常向他投去一瞥,窗外的风景与他的美色交相辉映,我想你不难理解为何我说那孤独感是如此的令人陶醉了……
可是,显然,美色无法为我一人独享,帅哥永远是公共福利。一位中国姑娘很快也来到了车厢连接处“挂火车”,但我觉得她的真实目的是和帅哥搭讪……乘务员人很nice,他们很快便聊得热火朝天。姑娘问起接下来的海上美景,乘务员拿出自己的手机给她看里面的照片。一张又一张的海水、落日、海滩、椰林,构图如此清新文艺,连铭基都忍不住凑到我耳边说:“这是个文艺男青年啊!”
接着,毫无悬念地,他们开始自拍合影。文艺男乘务员体贴又耐心,不断地转换各种角度,持之以恒地微笑,并永远保证自己的脸在前面。然后,一位意大利姑娘和另一位中国姑娘也先后赶到,之前的那位只好悻然离开。后来的这位中国姑娘十分生猛,她拿出自拍杆不停地与帅哥合影,毫不顾忌车厢外面的状况。前方忽然伸出一根巨大的树杈,要不是乘务员眼疾手快,她的手机肯定早已葬身车底……
伴随着那漫长的自拍,火车已经来到了最为精华的路段。此前大多是沿海小镇的风景,树木房屋电线杆,优美而平淡,人们坐在屋外聊天,到处弥漫着慵懒的气氛。然而转瞬之间,猝不及防地,火车仿佛直接开进了印度洋!
空气中有海水的咸味,海浪就在车窗外翻腾,这可真是不折不扣的“海上火车”!我抓住车门把手,向外探出身体,发现铁轨离海岸是如此之近,以至于飞溅的浪花似乎都能落在车窗上。那恐怕是我自打坐火车来见到过的最酷的风景——火车在海岸线上沿着狭长的陆地飞驰,车身一侧是金色的沙滩和夕阳下黑色剪影般的人们,佛塔和寺庙偶而浮现其间。云朵在天空中疾行,木槿花在枝头盛放,棕榈树弯着腰,羽扇般的叶片上金光闪闪。晚霞令天空遍染茜色,海风拍打着窗户,卷起沙子和浪花,挟带着汽笛的呼啸。火车咯吱咯吱地响,乘客们坐在灿烂的落日余晖中,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得哑口无言。这哪里是火车啊,分明是宫崎骏的童话世界!
是的,据说这就是电影《千与千寻》中“海上火车”的原型。那是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段——水天一色的奇异世界,行驶在茫茫大海上的红色小火车,千寻和无脸男安静地坐在车厢里,窗外的天空、浮云已与无尽的海面融为一体。半透明的乘客们沉默着上车又下车,月台上站着迷茫的女孩,车厢的地板上晃动着拉环的影子,千寻的脸映在车窗上,好像正在沉思着什么……那一段与其它剧情似乎并无太大关联,而更像是有意在喧闹嘈杂后将观众带入一个安静旷远的世界,感受唯美又略带感伤的氛围,就像在自己的梦境中穿行。
天色渐渐暗了,车厢里只剩下千寻和无脸男,而海上火车兀自安静地向前行驶,仿佛要去往世界的尽头。那画面让我强烈地联想起人生之旅。往来尽是过客,列车满载孤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旅途……
这一切都与此刻的现实完美地重合。我在真实的世界里重演宫崎骏的童话——乘坐红色火车,看着浮云落日,穿越沧海桑田,感受凝固的时间。我看见乘务员又拿出手机来拍照。现在我完全能够理解。是的,当然,就算是每天面对着这样的景色,你也还是会想要留住那无与伦比的美。
然而与童话不同的是,在真实的世界里,无与伦比的美也蕴藏着无与伦比的凶险。就在登上这列火车之前,我们在附近的小镇参观了一个海啸摄像博物馆,它通过照片和资料讲述了2004年那可怕的一天:印度洋大海啸夺去了4万斯里兰卡人的生命,78万人沦为难民。作为当天诸多惨案中的一桩,海啸还冲走了一列“海上火车”——正是我们此行所经过的地方——造成1200名乘客死亡,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车事故。
海啸摄像博物馆中的所见恐怖又令人心碎。设身处地的想象让人无法承受——游客们满怀期待、不远万里而来,只是为了登上一列很快就会夺去他们性命的火车,就像是在追逐自己的厄运……
风很烈,海浪拍打着堤岸。思绪钻进记忆深处,揪出了里尔克的诗句:
“因为美不是别的什么
而是我们刚好可以承受的恐怖的开始
我们之所以赞许它,是因为它安详地
不屑于毁灭我们”
那些毁灭的画面实在太过恐怖,以至于思绪回归现实的我竟也感到了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劫后余生的我深感人生无常,需听从内心,少留遗憾,于是立刻撕掉矜持的伪装,颠儿颠儿地跑去找帅哥乘务员要求合影。
“和我?”乘务员好像有点惊讶。
他举起手机,露出招牌笑容。我把毛衣交给铭基,但她依然执着地扒住我的肩头。印度洋的落日余晖洒落在我们脸上,车窗外的夕阳海滩椰林自带怀旧滤镜。在那婉约的海浪低诉声中,在我们共同体验的劫后余生里,他们的世界温柔而彻底地将我的人生拥入其梦境,犹如上涨的潮水漫过海滩上的一块石头。
(说真的,这两张没拍好,没有体现出他的美色……)
连更四天我尽力了,我要去休息一下了。。。
下面的二维码真的不是病毒!是“赞赏”的一种土鳖形式。。。
==============照片的分割线==============
还有曼谷的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