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次元壁!《闪光少女》!

IMG_1875

(这是一条硬到不能再硬但每个字都发自内心的硬广)

 

我是7月16号在《闪光少女》首映礼上看的电影,编剧鲍鲸鲸和导演王冉是我的好朋友。在看片以前,说实话我的心里是完全没底的,尽管在这种情况下,称赞通常是一种礼貌,就像别人给你看他们写的诗歌或照片时,你似乎必须得说点什么好听的话。然而看完以后,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我坐在那里和所有人一起用力鼓掌,热血沸腾,全身每个细胞都燃到炸裂,感觉自己两个小时内年轻了二十岁。

你知道的,首映礼一般充斥着大批幕后主创的亲友团。如果影片本身很严肃或悲情那还罢了,刚好《闪光少女》是那种超级热血燃魂的青春片,银幕上每每出现导演和编剧的名字,或是剧情发展到high处,全场就是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口哨。身为亲友团的一员,沉浸在这样的气氛中,而且是为真正好看的电影和真正优秀的朋友而欢呼,感觉实在是太幸福了。

稳了!我当时就笃定地想。在我心中,《闪光少女》就是近十年来大陆最好的青春电影——每一个字都发自内心真情实意毫不脸红绝非吹捧。虽然是小投资小阵仗,没有知名演员,没有流量保证,但有堪称黄金阵容的幕后团队保驾护航,题材新颖,内容扎实,故事好看,细节满是诚意与惊喜。再加上它之前在上海电影节传媒大奖单元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新人导演、最佳新人女演员、最佳新人女配角五项大奖,场场点映好评无数,我觉得它毫无疑问会是一匹黑马,凭着好口碑在暑期档大爆特爆。

没想到上映快一个星期了,口碑依然很好(豆瓣评分7.5),票房却不如意,排片越来越少,每天看着影院排片量简直气死!也许在这里啰嗦也没啥用,但还是忍不住要多说几句。

 

我和鲍鲍从第一天认识起,就是一见如故的好朋友,有很多共同话题和共同爱好。但在此之外,她还拥有两个我不得其门而入的世界:音乐和二次元,一直令我羡慕又好奇。

先说音乐吧。鲍鲸鲸同学真的懂音乐,听的音乐类型多到你都不知道有些类型居然存在,还会把欣德米特和斯克里亚宾这些我连名字都要一个一个字看清楚才能打出来的作曲家拿来比较分析。甚至她自己就是《闪光少女》女主陈惊的原型,学过十年扬琴。影片中西洋乐对民乐的轻视也正来自于她的真实经历,所以她不止一次跟我说过,写这部戏时有种“报仇”的痛快。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鲍鲍家里玩,看到那个长得很“传统”的大家伙时,我脱口而出:“扬琴!”

“你认识扬琴?”她一脸震惊。

“我有个中学同学就会弹扬琴,经常在学校的活动上表演。”

“很少人认识呢!”她伤感地摇着头,“你不知道,以前那帮学西乐的可鄙视我们了……”

所以,虽然我不懂音乐,但当我看到电影中的陈惊为了向暗恋的师兄证明“扬琴是什么”,努力组建起2.5次元民乐队,在漫展演奏古风歌曲《权御天下》惊艳四方(我还专门去天津探班过漫展那场戏!);当我看到民乐“大战”西洋乐时,扬琴琵琶古筝统统上阵,双方你来我往火花四溅,最后唢呐哥一招定乾坤——完全体会到了鲍鲍所说的那种报仇的快感,燃得简直想从椅子上跳起来对着空气出拳!

(但比这更酷的是,影片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表达上真诚而不谄媚,也没有“顺手”把弘扬民乐上升为爱国主义,而更多的是在对抗中寻求融合和理解。)

再说二次元。我看见有些影评作者觉得电影中对二次元的呈现不符合他的理解或想象,认为编剧和导演根本不懂二次元——我真的忍不住要送上无数个“呵呵”……鲍鲍和小王这对夫妻档,本身就是潜伏在三次元世界里的二次元漫画人物啊!他们都是b站的深深深深深度用户啊!鲍鲍今年的生日礼物是小王送的铜像——她和她生命里最重要的秃头(也就是《一拳超人》中的琦玉老师……)并肩在太空遨游!我还记得去年七月,小王正式进组拍摄《闪光少女》时,鲍鲍给他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小王貌似淡定地在收拾行李,但T恤背后的大字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自宅警备队宅外派遣”……就连我生了小孩以后抱怨带娃辛苦“打怪”路漫漫,鲍鲍却说辛苦归辛苦,“但你放在二次元里就是超燃的怪力少女杀啊!”——好吧,现在她自己也变成“怪力少女杀”了……

我的意思是,这就是爱与真实,天地无欺,千金难买。创作者就是应该写自己真心相信的故事啊!故事还是得从内心出发,而不是脑子。从脑子里走出来的故事,不管多么精致考究,终归没有真实的热度,因此也经不起回味。也许结构很特别,但整个推演无法赚得人心;也许会感动,但那感动是一块一块连不起来的。而从心里走出来的故事,即使有缺陷,那副筋骨仍是强大的,那个根基仍是扎实的。我看到的《闪光少女》,是带着发自内心的、勇敢的真诚去诉说,并且说得明白晓畅。我看到的编剧鲍鲸鲸,除了她自己,没有刻意去讨好任何人。

多新啊!多放肆啊!多干净啊!这就是我想看到的青春片,里面的人物像真正的年轻人一样,靠感情和理想生活,而不依赖批判和任何负面的东西。我早就受够了那些中老年导演的意淫青春片,生生捏造出点青春安放在人物身上,简直像是弗兰肯斯坦的怪物。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妙的是以二次元为切入点表达青春。这个视角很新却又很贴切,因为二次元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就是热血、勇敢、坚持、爱、友谊、梦想、正义等一系列关键词,而这些又恰恰是对“青春”二字的最好诠释。青春少年往往感觉自己不被他人所理解,既陶醉于这种不被理解的孤独,又极度渴望证明自己,而这一点也与二次元文化奇妙地契合——尽管受众越来越广,但作为一种亚文化,二次元注定受到主流文化的“压迫”和质疑,那种沉浸在自我世界难与外界沟通的孤独和骄傲,那份不被认可也一往无前的热爱与执着,我们这些三次元世界的人难道不曾感同身受过?只不过,现实世界中的我们往往扔下梦想自己逃跑,而二次元空间却浪漫地给予了这些精神梦想实现的无限可能。

(看到有些评论说觉得影片中一些二次元的情节太中二或太尴尬——唉,这就是那种自己浑然不觉的偏见啊!你觉得尴尬的点,恰恰就是别人的爱好别人的青春啊!)

 

鲍鲍最近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关于《闪光少女》的问题,里面提到筹备电影之初,为了让几位幕后大佬了解什么是二次元,她用尽全力做了一个几十页的、很“中二”的PPT,向他们展示了她眼中的二次元,以及她为什么会喜欢二次元。

她说:“二次元的世界,在我心里,是一种绝对存在。是琦玉老师一次次出拳,击碎那些所谓的“不可能”;是相信拼搏相信正义相信队友,相信有一片海域,在等着我们去征战;是去伸手摘星,即使无功而返,也不会深陷烂泥。”

据说看过PPT以后,大家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梁翘柏老师说:好,这个世界很酷,我们会努力跨进来。

我也觉得这个世界很酷。而凭着一腔热血努力突破次元壁的鲍鲍、小王、江志强先生、梁翘柏老师……更是酷到不能再酷。

忘了是余华还是哪个作家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每个人在自己的现实世界之外,都拥有一个虚构世界,很多的情感、欲望和想象存放在那里,期待被叫醒。而电影、文学、音乐、美术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就像叫醒闹钟,让人们虚构世界里的情感、欲望和想象获得起床出门的机会。然后虚构世界开始修改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也开始修改虚构世界。如此相互修改之后,人生就不知不觉变得丰满宽广起来。

这个比喻同样适用于二次元和三次元的世界啊。既然那个奇妙的世界在某处存在着,既然已经有人充当破壁者,我们为什么不去看一看呢?让那个世界的真、善、美投射进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拥有把自己和世界想象成更好的力量。我相信这世上没有一堵墙能够永恒存在,就像希娜之墙也终被巨人打破(你看我真的有努力去了解二次元!),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也终有相互理解的一天。

我不知道《闪光少女》最终的命运会是怎样。是注定被大制作、大明星、大IP“压制”的萤火之光,还是会凭借着好口碑上演票房惊天大逆转?谁知道呢——萤火之光敢与日月争辉,少年人,往往奇遇。无论如何,电影终将落幕,青春终将腐朽,而你们曾经用力拼搏,光芒闪烁,呼啸而过,多么值得。

 

IMG_2102
IMG_2100

IMG_2103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