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最初听说艺术家Carsten Holler在我最喜欢的美术馆Tate Modern建造了几座大型滑梯的时候,我兴奋地抓住身边的同事说:“你们听说没有?滑梯呀!”
 
他们的反应却冷淡地超乎意料。一个平日最喜欢和我抬杠的男同事皱皱眉说:
 
“在Tate Modern里建滑梯?那也算是艺术么?”
 
对于艺术这个词,不同的人们常常有不同的见解。对于我来说,只要能获得美感,引起思考的,都可以归入艺术之列。然而即使这个定义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因为“美”不是一个自然客体,不能采取像自然科学下定义的方式来加以界定,只能采用直觉来把握。早期维特根斯坦更认为,美属于不可言说的东西,而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人们只能保持沉默。所以“美感”一词,本来就是个妄命题。
 
既然艺术无法定义,我们也许应该放弃对“艺术是什么”的追问,而是反过来思考,艺术这并不具有实体的“无有存在”,是怎样在人们心灵中变现为实体的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
 
也就是说,艺术与心灵的沟通,使得艺术具有意义,而这意义要远远大于对“艺术的本质”这一命题的追究。毕竟,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通过观看艺术品和参与艺术活动所取得的收获,比之虚无飘渺的概念定义,要具体和实在得多。
 
也正因如此,我并不知道Carsten Holler的滑梯是否属于艺术,但是在实地造访之后,它的确为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自身参与其中的巨大快乐。当然,它更唤醒人们内心沉睡已久的,似乎只属于童年的乐趣。
 

滑梯是免费的,但是由于想玩的人太多,需要先在大厅按时段领票。如果中午以后才去,一般当天的票就没有了。非常popular。
 
 
 滑梯本身是非常壮观的建筑。
 
滑到终点的人们,多半是笑着的。
 
 
滑梯有几个,分别位于不同楼层。五层的自然较长,扭转度大,速度也快。然而四层的就比较刺激,因为入口那一段非常陡,有点像自由落体,或是玩过山车的感觉,常常能听到人们的高声惊叫。
 
五层入口拍的一组:
 
 
四层入口的,可以看到它好似一个无底洞,非常陡。这哥们开始不太敢滑,后来在整个滑行过程中,发出了撕心裂肺的一系列惨叫。
 
 

这天我们还逛了National Gallery和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看展览。National Gallery有西班牙现实主义画家Velazquez的画展。非常好看,但是票也紧俏,需要提前订。我对现实主义画家不是特别感冒,但是也觉得Velazquez技巧非凡。他不只对物理形态有惊人的敏锐度,对幻觉的捕捉和延伸也达到了一个足以影响后世的印象主义画派的高度。他以宗教和希腊神话为主题的几幅画作尤其精彩。因此对于他作为“宫廷画师”的一生,我觉得有点遗憾。如果给他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度,他取得的成就应当会是更加惊世骇俗的。
 
National Portait Gallery有很好看的人像摄影展。我不太懂摄影,但是喜欢看摄影作品,尤其爱看人像或是有主题有情节的作品。不喜欢只拍单纯风景的东西。看完这个展览有个很深的感受,就是人像拍摄只有在属于被拍人物本身的环境中才最出彩。比如艺术家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喜欢cosplay的少年在动漫展现场,老妇人在她工作了几十年的图书馆里,看报纸的年轻人在沐浴着星期天早晨阳光的厨房里。。。在最能代表他们生活方式和社会属性的环境中,人物通常表现得最为自然,这自然不单是表情或动作上的,整个照片所表现出的那种自然的神韵,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东西,也许这也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National Portait Gallery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很可爱的展览,叫做“Chinese families in Britain“(中国家庭在英国)。不是很专业的摄影展,但是花了很多心思来表现这些居住在英国的中国家庭的生活形态。比如展出的一个小小衣橱,是属于一个在英国长大的中国小女孩的。衣橱里贴的纸上写了很多条“家规”,比如:
 
“不可与男性或女性的同学,朋友,发生接吻和性行为。”
“不可化妆上中文学校和英文学校。在家里的时候,不可以化妆。”
“不可在厕所内用手提电话。”
“十八岁以前出外,要十时前回家。”
“十八岁才可穿耳环。”
 
 
以前看过BBC的一个调查,说是在英国的中小学中,成绩最好的是华裔,然后是印度裔,之后才是英国本地孩子。看了这个展览,且不讨论这些家规是否合理,是否过于专制或保守,我们不能不思考,大多华裔孩子之所以如此优秀,和这些一笔一划写成的家规,也许并不是毫无关系。
 

 
点滴。
 
位于Soho的,有伦敦最美味蛋糕的咖啡店。
 
 
我拍摄的铭基同学。这张我还挺满意的。
 
 
Covent Garden的旋转木马。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门前的溜冰场。
 
 
粉色裙子的女生。人群中她最触目。
 
 
中学时有段时间,我是个天天穿着滚轮溜冰鞋在家里所在的大学校园滑来滑去的小孩。一些教学楼的看门老头也许还记得当年那颇令他们头疼的“轰隆轰隆”声。冰刀毕竟不同于滚轮,我的技术也生疏了。
 
 
 
这就是我正在经历的,充满细节的生活。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